欢迎登录菏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党建阵地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二

热点专题二
Company profile

“两学一做”学习材料第六十期(2020年12月)

访问次数:5404次   发布时间:2021-02-0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来源:学习强国)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8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实践再次证明,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推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高到新水平
(来源:学习强国)
 
弘扬宪法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蒋建国
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夯实依法治国社会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法治宣传教育政治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进一步做好全民普法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持之以恒抓好学习教育。
着力推进宣传领域法治建设,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加强统筹规划,加快立法步伐,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党内法规形式固定下来,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的制度规范。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研究出台一批有实践需求、工作基础的法规制度。
积极主动做好新闻宣传,增强法治领域舆论引导前瞻性主动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新优势,制作推出图解新闻、微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宣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实施宪法法律的实际行动。积极对外宣介中国法治建设进展,充分反映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主动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良好形象。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我们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剧、戏剧等艺术形式加强法治宣传,创作生产一批优秀法治文艺作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乡村建设,推动宪法法律融入日常生活。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必新
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关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立法节奏,提高立法质量,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目前,已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23件,修改法律71件次,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1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14件。
宪法法律委承担着法律草案统一审议等工作职责,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关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担负起法定工作职责,推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要始终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要发挥好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行使好统一审议职能,持续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确保“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完成;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等重要领域立法,抓紧补齐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方面的法律短板;要通过立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要为党和国家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法律支撑,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长期性制度保障。
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司法部部长 唐一军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高度重视宪法学习宣传,始终把宪法学习宣传作为全民普法的重点工作,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今年的宪法学习宣传活动,我们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宪法紧密结合起来,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今年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
11月30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举办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报告会暨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商请国务院国资委、农业农村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民政部、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中央网信办等中央机关分别牵头,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我们要牢固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到宪法宣传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确保宪法学习宣传的正确方向。教育引导全社会深刻认识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是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二是坚持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确保宪法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增强宪法观念,带头尊崇宪法、敬畏宪法,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抓住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进一步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三是坚持以“宪法七进”为抓手,确保宪法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开展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活动,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宣传宪法结合起来,真正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提升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质量
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近年来,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之以恒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会同司法部发布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力量精心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创新学习形式,宪法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通过持续开展“宪法晨读”和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国家宪法日教育在教育系统已成为传统、形成品牌,实现了各省(区市)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全参与。健全条件保障,宪法法治教育的基础不断夯实。加强教师法治培训,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和教学能力普遍提高。各地建设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成为体验式、参与式法治实践教育场所。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谋划、扎实推进,着力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不断在提升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质量上取得新进展。一要聚焦关键环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宪法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四史”教育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四个自信”;优化教材建设,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把抽象复杂的法治知识转化成学生易学爱学的生动内容;加强教师培训,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提升全体教师法治素养。二要抓好人才培养,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法学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法学专业类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法学研究水平;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的“双千计划”,将优质法治教育资源引入高校。三要拓展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进一步丰富国家宪法日教育形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感受法治力量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广的平台。四要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健全教育领域依法行政的实施与监督机制,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维护宪法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贺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国家审判机关职责,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人民法院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必须依照宪法行使职权,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必须推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落实宪法确立的制度,需要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人民法院是法律规范的适用主体,也是健全完善法律规范的重要推动力量。要通过审判工作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立法建议,配合做好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在适用法律中,根据司法实践反映的问题,经法定程序制定司法解释,并按规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
必须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职责。切实维护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依法严惩各类危害国家安全、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等犯罪,保障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工作。
必须大力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深化司法公开,让司法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利用国家宪法日组织开展宪法主题公众开放日、宪法宣传周等宪法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宪法法律。
各级人民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发挥监督职能 推进宪法实施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孙谦
检察机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全体检察人员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推进宪法法律全面贯彻实施。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保证宪法贯彻实施中责无旁贷。推进宪法更好贯彻实施,必须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水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责任,就是通过司法办案活动,监督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保证宪法法律得以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其他监督机制有所不同。它是以办案为重要方式,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通过办案的特殊作用,保证法律监督的刚性,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统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找准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有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依法保护非公经济发展,服务保障创新驱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宪法法律贯彻实施,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更好推进检察履职。要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在监督办案中切实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加大监督力度,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证宪法法律规定的人民权利得以实现。
做好宪法的宣传普及工作。积极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社会治理的检察建议,助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促进犯罪预防,加强法律文书说理和以案释法,促进全社会更好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为贯彻实施宪法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陈训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首要的是学习宪法”。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充分认识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深得党心军心民心,深得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按照宪法的规定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坚定宪法自信、弘扬宪法精神,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我们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宪法学专家学者加强宪法理论研究,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宪法理论支撑;服务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保证宪法实施;着眼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围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等问题,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专家咨询报告等。
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高培勇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指出:“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组织科研力量投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的全面和系统理论研究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全面系统地揭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特别是要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成果。
我们要在认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基础上,着力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有机结合的高度来全面和系统地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征、体系构成、基本内涵和制度意义,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两个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强化国际法学科建设,构建能够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特征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为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履行好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职责、使命;利用各种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途径和方式,富有实效地向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全面系统地介绍、展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品格和理论风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宪法自信,运用法治思维和规则手段积极地开展法律领域的对外斗争,在加快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础上,坚定地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法治秩序,为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合基层工作 贯彻宪法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 朱国萍
今天是一个有特殊法治意义的日子。作为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联络员,我在社区工作30年,努力结合平时一点一滴的工作来具体地贯彻落实宪法法律精神,努力推动社区依法治理与居民依法自治融会贯通。下面,我谈一谈学法用法的几点体会。
立足基层,筑牢法治之基,培育群众更浓厚的宪法意识。作为来自最基层的人大代表,每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结束之后,我都会把最新的精神带回去,与居民交流。特别是2018年宪法修改后,我运用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事,开展接地气、通民意的“实话实讲”活动。一次次宣讲也让我意识到:学习宪法、普法宣传不是一两节课一两个人的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常态。经过我的“用心”,将小区里一块约300平方米的空地改造成了宪法宣传教育微景观——“法谐苑”,提倡“人人尊崇法治,个个崇德友善”;并在醒目处刻着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话语,方便过往居民天天路过时学习。
着眼当下,行好法治之力,培养社区更广泛的主人翁群体。我所在的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是全国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联络员,我在实践中更加切身地感受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不是一句写在文本上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我力求让立法的“最后一公里”更接地气更贴民情,将老百姓原汁原味的意见和心声通过这个家门口的汇聚点上报到国家立法机关,让他们的建言直通人民大会堂,“主人翁”感觉满满。我身体力行提出议案建议,不断为老百姓呼吁建言。
展望未来,积蓄法治之势,培育基层更广大的法治力量。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我们基层社区的法治之路将越走越顺,我们的社区生活将越来越美好!
  •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材料第五十九期(2020年10月)
  • 下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材料第六十一期(2020年12月)